3月14日,由封面新聞、華西都市報主辦的“3·15消費者權益日活動”在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舉行。活動通過年度案例發布、智慧平臺啟動、專家答疑解惑、品牌聯合倡議等形式,共同守護消費安全,推動誠信消費環境建設。
“3·15消費者權益日活動”封面新聞聯合多個品牌共同發布《誠信消費倡議》
活動現場,封面新聞聯合多個品牌,一起發布《誠信消費倡議》。提出企業要以堅守誠信、品質至上、行業自律、創新驅動為準則,共同守護消費市場的清澈天空,引領誠信消費新風尚。其中,丹秋教育集團作為四川本土最大的教育培訓機構,也是本次倡議的聯合發起品牌之一。丹秋教育集團總裁、丹秋名師堂學校創始人張丹秋在活動現場提到,共筑消費信任,教培行業的誠信建設需要從多維度入手。
教培行業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?
當前,我國的教育培訓市場處于轉型和穩定發展時期,而一直以來,虛假宣傳、缺乏資質、價格欺詐等教育培訓行業的亂象時有發生,在影響教育生態的同時,也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
張丹秋提到,教培行業的誠信建設需要從信息披露、合同管理、退費機制、教學質量、行業自律、社會責任和技術手段等多個維度入手,全面提升行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。
丹秋教育集團總裁 丹秋名師堂學校創始人 張丹秋
她建議,針對教育培訓機構,行業協會或相關部門可制定統一的信用分級評價標準,從經營合規、教學質量、消費者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,并向社會公開;定期組織誠信主題活動,引導機構簽署誠信承諾書,加強自我約束和監督,對違規機構進行內部通報和懲戒。
“只有真正做到以學生成長為核心、以社會價值為導向,教培機構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家長和社會的信任,實現可持續發展,為教育事業的進步貢獻力量。”
“針對行業的某些亂象,我們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有著相應的制度設計和先進做法。”據張丹秋介紹,近年來,丹秋教育集團通過完善的退費制度、透明的宣傳與承諾、規范合同與收費管理、高效的投訴處理機制,與家長和學生建立起了長久的信任關系。
張丹秋提到,丹秋教育集團還會邀請家長擔任“品牌質量監督官”,面對面交流,傾聽對方意見,以提升教學服務質量。此外,還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進行教研,同時提升師資選拔標準和培訓規范,保證教學品質,以做到全面的,真正的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。
據了解,近年來,丹秋教育集團成功實現了從學科培訓向素質教育的轉型。其前身是創立于1998年的丹秋名師堂學校,旗下擁有丹秋名師堂學校、童笙幼教集團、丹秋美亞高中、九項素質中心、丹秋高中文化培訓、知源六藝堂等機構,領域涉及早幼教、全日制教育、中小學素質和文化培訓等,范圍輻射整個西南片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