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憶起2025年高考放榜那天,呂同學激動之情仍然溢于言表。電腦屏幕跳出657分的數字,讓這么多年的拼搏終于結出了燦爛的果實。此刻在鏡頭面前,他說記憶被拉回多年前——小學課堂上,老師蹲下來用積木演示“空間折疊”;高中化學考砸后,老師在錯題旁畫的“元素迷宮圖”;還有迎考前,丹秋老師們加油打氣的溫暖話語……
數學巫老師為呂同學送上一本好書及禮物
從“素養種子”到“全科成長”:長期陪伴里的學習溫度
呂同學與丹秋的緣分,從小學便悄然開始。彼時的課堂不是冰冷的公式堆,而是“超市定價游戲”教利潤計算,“折紙大賽”講對稱圖形,讓抽象思維在趣味里生根。升入初高中,丹秋的課堂依舊鮮活:數學老師把導數比作“登山纜車”,具象化斜率變化;英語老師帶著演“莎士比亞短劇”,讓語法藏進臺詞里;化學老師用“魔法變色實驗”拆解氧化還原。好教學從不是單向灌輸,而是讓知識“活”在場景里。
高中開始,呂同學的學習波動像場冒險:數學穩步向上高居前茅,英語、化學卻在“97分高光”與“不及格焦慮”間橫跳。名師堂的化學老師發現他知識串聯弱,便以“元素家族樹”筆記法,幫助其把零散知識點織成邏輯網;英語老師陪他逐篇分析錯題,從完形填空的情感邏輯鏈到作文的金字塔結構,一步步把波動練成穩贏。好老師的意義,是在你迷茫時精準托舉。
數學巫老師在采訪現場分享學生情況
沖刺高考:方法、服務與成長的三重共振
高三最后一年,呂同學最難忘兩件事:一是父母每晚辛苦來接自己下課,和丹秋老師們暖心聊天關心自己的學習;二是老師反復說的“方法要活”。從最初“照搬模板刷題”,到三診后找到“先理框架再補細節”的節奏,丹秋的12大學習方法結合“普適方法+個性調整”,4次課掌握一種好方法,讓他真正明白“學習不是復制,是創造適合自己的路徑”。
課堂外,老師們精細的服務早已超越補習本身。各科老師定期和家長溝通學情,遇到難題不論多晚發消息老師們都會耐心答疑;在考前考后面臨緊張情緒問題,老師也會組織“壓力釋放沙龍”,來一場心靈與情緒的釋放……這些細碎的溫暖,讓沖刺少了焦慮,多了篤定。
教學總監蔡老師在采訪現場分享學生情況
分數之外:努力與成長的“丹秋答案”
聊起“努力還是天賦更重要”的經典問題,呂同學認真說:“努力占60%,天賦是催化劑,但沒努力,催化劑也沒用。當然,自身努力,再用對方法就自然所向披靡了。”這恰好呼應了丹秋名師堂關鍵教方法教學理念:課堂上,老師從不用“天才論”給學生設限,而是用分層任務、互動挑戰讓每個孩子找到發力點。就像呂同學學化學時,從死記方程式到推導反應鏈,正是老師“先理解邏輯,再強化應用”的方法,把“努力”變成了清晰可見的成長軌跡。
被問到有什么好方法想分享給學弟學妹,呂同學說:“從學習上來說,刷題適用于部分同學,最主要是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,不要盲從要清晰認識自己的特點。學習之外,一定要有好的身體、作息何心態,才能更好面對高考。”
呂同學為數學巫老師送上錦旗并合影
如今,他帶著657分將奔向心儀的西北工業大學。而丹秋名師堂學校,新的故事仍在續寫,這里教的不只是分數,更是讓努力有方向、成長有溫度的長期主義。
采訪尾聲,呂同學笑著說:“當年解出一道難題時,老師說‘現在會解奧數,未來能解人生題’。現在懂了,丹秋給的不只是解題技巧,更是面對挑戰時,敢想敢闖的底氣。”
而這份底氣,正是丹秋“好老師、好方法、好教學、好服務”澆筑的成長底色,讓每個逐夢少年,都能在時光里長成自己期待的模樣。
相信榜樣的力量,品質值得信賴
丹秋名師堂,升學路上的擺渡人
丹秋名師堂學校創立于1998年,是丹秋教育集團第一母品牌。近30年來,丹秋名師堂學校培養莘莘學子約500萬人次。率先構建500余人的教學教研基地,13大學科組,12大高效學法,4次課掌握一種好方法。以行之有效的“心靈+學法+學能"的金三角教育模型,與個性化、梯度式的輔導服務,為學生提供有趣、有用、有效、有溫度、有成長、有意義的六有課堂,賦予孩子行走一生的力量!用方法教育服務萬千學子和家庭,被譽為中國西部名校。
暑期升學季,充電黃金期
系列【素質+方法】好課
不同階段定制專屬鉅惠
更多學習干貨 + 工具資料 + 免費答疑
科學規劃學習|實現彎道超車
努力拓展視野|提升綜合能力
咨詢電話:400-070-2013
具體優惠詳情歡迎咨詢,最終解釋權歸校區所有,達到開班條件即可開班